看到9月1日城东新区梓阳(旌德一小、二中)新校区开工典礼的报道,刚开始没觉得什么,可静下心来仔细想了一想后,便体会一些之前未曾细想的疑问。教育投入是对的,新建学校是件好事,这是事实!但是,关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前期规划值得商榷,因为这关乎多数民众的利益,为什么梓阳学校的选址在城区边缘的城东区?新校址的优点自然不用说,建成后的新学校自然美观、敞亮,对学生的吸引力自然足够。但是,优点之外的那些呢?首先,梓阳新校址位于偏远的城东区,这就造成居住在别的城区孩子上下学极大的不便;其次,虽然初中生自理能力要好,但是对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这么远的上学路途,无论家长选择接送或者学生自己乘车上下学,家长都必须在时间或金钱上付出一笔不小的花销;其三,上学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就算有家长接送,上学路途所花的时间越长,那么相对的安全系数就越小。综上所述,无论新梓阳校区怎样的好,可就是上学不便利。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兼顾大多数民众的医疗教育、衣食住行的便利权益,一个城东新区几乎占据了整个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绝大多数优质资源,这是不是合理呢?就算城东新区规划已成定局,那么县政府有没有后续的替补规划,比如说可以让二小搬迁至一小的旧址,或者医院的原址建一座新中学,以便提供一个就近入学的便利呢?攸关民生的市政工程应该多些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去规划建设,比如说可以让梓阳新校区建在县城的中心区,这样的配置既兼顾到多数家庭就近入学的便利,也符合多数民众的利益。城东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建上,同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即将搬迁的医院、保健站以及规划好了的示范幼儿园新地址、新建的农贸市场等等,把那么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股脑的都挪到城东新区,这种南辕北辙似的选址建设符合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吗?
只要市政工程的规划囊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那么其选址与建设应该是营养餐而不是快餐,因为搭配合理的营养餐才是民众之所求。看到雄心勃勃城东新区,这几乎是集政务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区、商业区与房产开发于一体成为旌德的新地标,开发城东新区的理念没有错,可城东新区大而全的规划应该兼顾到多数民众的福祉,不合理的集中配置最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某种角度去看,倒像是一种浪费,贪大求全的城东新区的规划看似宏大,实质上剥夺了多数民众享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不均衡的发展对多数民众是不公允的。